- 來源:數字光魔
- 發布時間:2020-03-21 09:34
成都全市裝備制造產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培育營收300億元以上企業4家、100億元以上企業8家、10億元以上企業40家,以及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10個以上示范引領強、特色優勢突出、配套功能完善的產業功能區;到2022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將成都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今年1至9月,成都全市177個裝備制造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41.2億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意見》指出,為進一步發展裝備制造業,成都將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鎖定航空裝備、汽車、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能源環保五大重點領域。
打造國內領先的通航產業示范區。全力推進通航機場和起降點建設,積極拓展低空旅游航線,探索應急救援、短途運輸、警務飛行等公共服務,鼓勵開展飛機融資租賃;突破航電系統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形成一批適航取證的自主核心航電產品,進入三大主機廠供應商名錄;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無人機監管機制,高標準建設培訓試飛基地等。
努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今年1至9月,成都全市新能源汽車新增推廣2.4萬輛,累計推廣9.4萬輛。下一步,成都將打造國內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研制基地。包括大力推動存量產能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積極引進新能源乘用車高端項目,重點發展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和氫能源汽車,大力研制新一代動力電池、電機控制器、驅動電機等產品。
打造國內全制式軌道交通裝備創新應用策源地。加快推進中低速磁懸浮、空軌、有軌電車等多種制式試驗線建設,積極開展新品測試并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等。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將精準產業定位和細分領域,支持15個裝備制造產業相關功能區專業化、差異化、高端化發展。以龍泉驛汽車產業功能區、簡州新城為核心形成汽車產業集聚;以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功能區為主承載區加快航空、軌道交通和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以淮州新城等功能區為主承載區加快形成能源環保產業集群。同時,設立成都市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基金,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擴大“壯大貸”規模。
作為全省重點培育的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之一,四川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之路怎么走?
近日,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構建“5 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給出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到2022年產業規模突破1.2萬億元。
目標達成難度何在?萬億支柱如何立得更穩?四川裝備制造產業正釋放出一系列求變新信號。
在兩個“有”里看實力有基礎、有優勢
步入初冬,四川裝備制造產業龍頭之一的東方電氣卻喜訊頻傳,“暖”意十足。
近日,東方電氣研制的世界首臺高海拔最大容量調相機——青海柴達木高海拔調相機定子繞組電暈見證試驗一次性順利通過。這標志著東方電氣成功掌握大容量、高電壓、高海拔空冷機組防電暈技術,一定程度破解了行業共性難題。
今年以來,“四川造”不斷刷新高度,全省裝備制造業也跑出了加速度:“四川造”萬米鉆機填補國內空白,向1.5萬米地球更深處挺進;“四川造”超級電容器公交車白俄羅斯開跑,充電6分鐘可跑30公里;“四川造”助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耳聰目明”……
“今年以來,全省裝備制造產業穩中有進。”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數據顯示,1-8月,全省裝備制造產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9.7%。
四川裝備制造產業實力如何?“有基礎,有優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表示。
四川是全國三大動力設備制造基地之一,發電設備研制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
在航空裝備領域,四川是全國重要的航空裝備研制基地,軍用型號飛機和發動機批量裝備部隊,高端大型無人機遠銷海外,模鍛壓機壓制能力世界領先。
核工業領域,四川占據全國核工業半壁江山,核電裝備研發制造能力一流。鉆采設備領域,四川是全國陸地石油、頁巖氣鉆采設備研制基地之一,擁有全球最大的陸地鉆機組裝場,其成套裝備出口位居全國第一。
在三個“不”里尋短板效益不高、結構不優、后勁不足
盡管基礎雄厚,優勢明顯,但四川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現階段的問題也不少。
“效益不高、結構不優、后勁不足‘三不’問題突出。”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經濟效益不高,數據反映直接。目前,全省裝備制造產業規上企業實現利潤增速要比全省、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以上。虧損企業占比高出全省、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結構不優,主要體現在產品結構上。目前,全省裝備制造產業主要集中在發電成套裝備、油氣化工冶金成套裝備等傳統領域,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附加值低。而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總體占比不高。特別是高端數控機床、高端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及檢測設備以及電子生產成套設備、激光生產成套設備等先進裝備,四川基本處于缺失狀態。
高端先進裝備關鍵共性技術、先進工藝、核心裝備、基礎原材料及零部件受制于人,也導致四川裝備制造產業整體發展后勁不足。“全省當前裝備制造業重制造輕研發、重引進輕消化、重創新輕轉化等現象突出。”上述負責人表示。據四川進口設備免稅統計,近4年來,高檔數控機床進口額占比高達53%,刻蝕機、貼片機等電子類設備進口額占比近40%。
在三條“鏈”里找出路建鏈、強鏈、延鏈
看清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多家裝備制造企業已展開積極探索建鏈、強鏈、延鏈之路。
建立智能制造產業鏈,是四川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位于綿陽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是四川唯一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的單位。目前,該所利用自身優勢,在四川乃至全國廣泛開展智能制造技術攻關、工藝裝備研制、應用示范和成果轉化等,為很多傳統行業和企業輸出智能制造管控技術。
強鏈、延鏈,進一步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轉型,也是傳統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的共同選擇。
今年,中國二重展開了全新的嘗試。“以前永遠像個‘打工者’,常常是總包公司分一塊項目,我們就做這一塊的設備。”今年,國機集團在中國二重的極限制造能力基礎上,注入了中國重機、中國重型院等力量,打造了國內首個集科、工、貿一體的高端重型裝備平臺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機重裝”)。借助該平臺,中國二重也實現了從“打工者”到“服務商”的轉變,高端裝備研制生產更順暢,提質增效十分明顯。
前不久,東方電氣第一次在集團層面舉辦新技術、新產業交流研討會,全面推介630℃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機組、高性能燃氣輪機、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氫能、太陽能光熱發電、智能電廠服務等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
航天航空裝備領域,四川也新動作頻頻。12月7日,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又有三顆衛星成功升空,這標志著該企業打造的包括192顆微納衛星的“星時代”AI星座邁出批量化關鍵一步。
“培育萬億級裝備制造產業,四川已鎖定了發電輸變電與儲能裝備、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裝備、航天與衛星應用裝備、智能制造與基礎制造裝備、油氣化工與海洋工程裝備、工程與礦山冶金裝備、民生用機械裝備等9大成套機械裝備產品鏈。”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咨詢服務熱線
18611169826
電話/TEL:北京/Beijing 18611169826
電話:成都 18081085634
微信:18081085634
郵箱:595492840@qq.com
網址:www.0451yinshua.com
Contact information:?? Wechat:18081085634? ?? Whatsapp:+861861116982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東馬道街北斗星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