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數字光魔
- 發布時間:2019-08-13 21:52
項目名稱:港珠澳大橋
設計者: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聯合體
項目地點:中國香港大嶼山
建筑面積:130ha
設計時間:2010年
作為過境交通的終點站,這座橋將成為一個新的地標,反映著香港作為蓬勃的全球性大都市的地位。它將是世界上最為創新、高效、可持續,使用者最歡迎,對環境最親和的過境交通設施。 主要的設計概念是簡潔的——在同一個屋檐下:大陸、中國澳門和中國香港是一個大家庭。其中,一個漂浮的冬季花園將基地隔離起來,同時它的雙層空間框體也減低了能耗。從結構上說,筒拱容許更長的跨數,保證了客流的暢通往來和員工的清晰視線。在政府的努力下,這座工程正在香港逐步實現。
港珠澳大橋一共4個人工島,2個在海中,2個在岸邊。海中島由我們建設,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
海中島用來連接海上的橋梁和海底的隧道,在大橋工期計劃的關鍵路徑上,為此我們研發了“深插鋼圓筒”技術進行筑島,來確保大橋能夠按時通車。將直徑22米、高50多米的120個鋼圓筒一個一個地插入海床面以下約30米,用這個法子不僅將3年的成島時間縮短到了7個月,還減少了對海床的大規模的挖泥,保護了海洋環境,降低了對中華白海豚棲息環境的影響。而且,“深插鋼圓筒”的原理正如其名,也許可以喻為在海中間植入一棵棵大樹,海中島因根深而蒂固。
港珠澳大橋建設團隊為人工島防波堤安裝扭工字塊,攝于2016年12月12日。
海底隧道的兩端各有一段與海中島連接,其頂面高程高出了周圍的海床。考慮船撞風險,我們采用了潛堤防撞的方案,潛堤的寬度120多米,從而保護隧道。而這個潛堤被一些港報宣傳成了島損壞后“漂移”后的散落體。
人工島四周及隧道上的防護體要保持穩定,不能被波浪和水流推動。考慮到未來的120年在外海環境下可能出現的不利天氣和海況,我們聘請專業的研究單位論證設計標準。防護塊體的形式比較了扭王字塊、扭工字塊、天然大塊石等。確定了初步的方案以后,我們再聘請研究單位進行波浪作用下的物理模型試驗,以核定最終的方案。港珠澳大橋海中島的防護體采用的是5噸和8噸的扭工字塊。相距不遠的香港口岸人工島的波浪條件較好,塊體只有2噸左右。扭工字塊的穩定性除了靠自重,還可靠鉤連。而且,相比其它防護體,其透空性也是最好的,因此可以形成更好的魚礁,為白海豚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將來運營時,防護體的完好狀態可目測檢查,尤其是在發生災害性天氣之后需要專門檢查,如有損壞,也可以更換修復。
為了控制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的沉降,我們使用高置換率的擠密砂樁來改良地基中的軟弱土。該方案使用的是天然海砂,對環境有利。并且,在隧道安裝前,預先用140萬噸碎石將地基預先壓實,重量大約是隧道未來運營時總重的120%。結果不出所料,測量表明,當前隧道的沉降被控制在最佳水平。
在海中建設兩座島和一座隧道,好的設計就是敬畏自然,并保持安全、環保、美觀的平衡。接著前文所述的扭工字塊,擺放方法有“規則”和“不規則”兩種。如何選擇?在島的兩側與尾部用“規則”的擺法,因為大多數塊體在水面以上,“規則”帶來美觀。而在島的頭部及其相連的隧道的頂部用“不規則”的擺法,因為塊體大多數在水下,美觀影響小,而且“不規則”擺法的透空性高,形成水下魚礁,還降低了隧道頂部的不均勻荷載。
去年的臺風“天鴿”是對我們工程的最好考驗,也是對我們設計師七年工作的最好檢驗。讀者有興趣可以對比一下臺風前后的照片,結論一定是完好無損。
香港是一個國際化城市,建設過青馬大橋和昂船洲大橋等世界著名工程。香港回歸已20年,這期間中國內地的工程建設天翻地覆。三地合作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的工程,七年完成了這一偉大工程是中國人的共同榮耀。
咨詢服務熱線
18611169826
電話/TEL:北京/Beijing 18611169826
電話:成都 18081085634
微信:18081085634
郵箱:595492840@qq.com
網址:www.0451yinshua.com
Contact information:?? Wechat:18081085634? ?? Whatsapp:+861861116982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東馬道街北斗星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