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數字光魔
- 發布時間:2020-04-03 10:51
人體免疫系統是覆蓋全身的防衛網絡。保護身體的第一道防線為:皮膚、粘膜及其分泌液、細胞膜、呼吸道、胃腸道、尿道及腎臟。第二道防線為: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癥反應。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體、淋巴結、胸腺、骨髓、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組成的。不過,單純的屏障和和過濾機制并不能完全保護我們,身體有賴組成免疫系統的血細胞和蛋白質發揮防御能力。
免疫系統的作用機制編輯
白血球負責在血管內巡邏,進行一系列防衛和免疫工作.例如釋放抗體及凈化血液。抗體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全稱免疫球蛋白,在血液及組織內循環以加強身體的防衛能力,是細胞免疫的主要成分,也助白血球發揮作用.淋巴細胞是可以記憶如何保護身體的特殊細胞分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其中每種淋巴細胞又分為記憶細胞和效應細胞,其中效應B細胞的作用是產生免疫球蛋白在體液免疫中起作用,效應T細胞作用是與靶細胞結合并消滅它。記憶細胞的作用是記住抗原,在其下一次入侵時可以快速反應。所謂細胞免疫,是指白血球所擔當的角色,而體液免疫則指抗體所扮演的角色.兩個系統相互合作,互相引發對方的效能!人類復雜的免疫系統對飲食.運動和生活方式尤為敏感.睡眠不足及每天的一日復一日的生活壓力等因素,將削弱我們的免疫力,許多天然的食物來源可提供促進和強化細胞及體液的免疫活動的物質.人類的免疫功能主要有三道防線:一、皮膚和黏膜 二、體內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三、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功能:一、保護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發生維護人體的健康 二、清除及時清除人體內的衰老的、死亡的、損傷的細胞 三、修補隨時識別和清除人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人工免疫的方法:在體內注射疫苗如:平常打的預防針等都屬于人工免疫。
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這種免疫只針對一種病原。是獲得免疫經后天感染(病愈或無癥狀的感染)或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機體獲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質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細胞),并能與該抗原起特異性反應
非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它和特異性免疫一樣都是人類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獲得的一種遺傳特性,但是非特異性免疫是人一生下來就具有,而特異性免疫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才能獲得。比如豬瘟在豬群中傳播很快,但和人類無緣。這是因為人類天生就不會得這種病;還有炎癥反應也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對各種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應,同時在特異性免疫的啟動和效應過程也起著重要作用。
第二屆(北京)國際生物醫學健康年會暨首屆跨國生命醫學界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及歐洲科學、藝術與人文學院等國內外著名科學機構的十位院士領銜的國際專家齊聚現場,共商國際生物醫學與健康抗衰老的過去與現在并展望未來。
歐洲科學、藝術與人文學院安特格利博達副院長在致辭中表示,“歐洲科學、藝術與人文學院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顧問,與其進行密切合作,這些合作將使我們能夠針對基因組的虛擬化制定解決方案和做出結構分析。我們還需要考慮更強大的管理結構,并進行醫學界和科學界的合作,以推動抗衰老技術和生物策略的發展。這同時將有助于組織開展干細胞藥物的研發,并最終有助于在預防醫學領域研發那些能夠減輕人類痛苦和促進人類健康的新藥物。”
針對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嚴峻現實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腎病專科醫院院長陳香美教授報告了其團隊有關衰老發生機制、評價指標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成果。從2000年起,陳院士牽頭連續承擔了3項關于衰老發生機制及其防治的國家973計劃重點項目,闡明了器官衰老的細胞分子機制,建立了評價人體衰老的生物學指標體系,提出了延緩衰老的防治措施,上述研究成果獲得了2項國家科技科技進步獎。另外,陳院士還介紹了其團隊有關干細胞治療急性腎損傷及糖尿病腎病的研究成果。
歐洲科學、藝術與人文學院趙春華院士提出,干細胞再生醫學不僅是國際生物醫學界競相發展的熱點領域,也是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后重點資助的第一批創新前沿學科,近年國家衛健委、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干細胞再生醫學的創新應用和新藥研發等給予越來越積極的政策支持,無疑更加表明其對于疾病的治療、預防、生命的延長、抗衰老這些大眾關心的痛點的積極作用和帶來變革的希望,相信在與其他科技領域如納米科技、人工智能、材料學、計算機技術等科技成果的輔助和融合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在人體的衰老與抗衰老方面的認知水平一定能夠得到快速提升,科學家們研發出的藥物、產品、器械乃至技術方案對于目前抗衰老需求的滿足講師充分而全面的。
本次會議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中國健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青島國際(生物谷)健康產業先行試驗區、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蘭州市人民政府、信陽市人民政府和青島國奧源生物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據悉,本次大會是繼首屆青島國際生物醫學年會之后的第二屆系列會議。首屆年會召開后,以中國青島國際(生物谷)健康產業先行試驗區為龍頭,以趙春華院士為代表的一批干細胞、生物醫學科學家落戶,先行先試對于創新的帶動效果逐步凸顯。在年會現場,大會參與單位公布了來自“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跑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的最新成果及一批細胞免疫、抗衰的創新臨床解決方案。
咨詢服務熱線
18611169826
電話/TEL:北京/Beijing 18611169826
電話:成都 18081085634
微信:18081085634
郵箱:595492840@qq.com
網址:www.0451yinshua.com
Contact information:?? Wechat:18081085634? ?? Whatsapp:+861861116982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東馬道街北斗星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