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1”產業發展戰略
4
聚焦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及先進裝備制造四大高端產業;
4
加快提升有色、化工、特色農產品加工、煙草四大特色產業;
2
加大建材、鋼鐵兩大產業改造升級力度;
1
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日前,云南省工信委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云南省“十三五”工業園區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已完成專家論證和意見征求工作,待公示完善后印發實施。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工業園區將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及先進裝備制造等四大高端產業,并加快提升有色金屬、化工、特色農產品加工、煙草及配套等四大特色產業。
“十二五”時期,全省工業園區實現較快發展,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工業園區132個,其中省級以上園區70個(含7個國家級園區),州市級園區62個,全省129個市、縣基本實現了均有園區的目標。統計顯示,2015年,全省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9750.3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30.58億元,工業主營業務收入9078.4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的比重達81%,工業園區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貢獻率達到75%,對全省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突出。
不過,數字光鮮的背后,園區發展水平不高、主導產業定位不準、要素保障能力弱、機制體制不完善等仍在困擾和制約著全省工業園區整體水平的提高。就園區發展水平而言,多數工業園區對新興產業培育不足,傳統產業產值在園區中產值占比高達70%以上,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集中度低、產業集群發展程度較低等仍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基于全省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等,《規劃》提出,要按照“產業集聚、創新驅動、統籌協調、開放帶動、綠色集約”的原則,實施“4421”產業發展戰略。即聚焦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及先進裝備制造四大高端產業;加快提升有色、化工、特色農產品加工、煙草四大特色產業;加大建材、鋼鐵兩大產業改造升級力度;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規劃》還從規模總量、結構調整、創新能力、園區布局、生態建設、園區配套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目標。其中,規模總量方面,到2020年,園區全部工業總產值達到1.45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500億元,園區工業產值占全省工業的比重超過85%,培育形成10個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工業園區和50個超百億元的工業園區;結構調整方面,到2020年,四大高端產業在園區工業的占比達到40%以上,傳統建材、鋼鐵等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加大;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并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
此外,《規劃》還提出,將統籌全省工業布局,推動形成創新驅動引領區、產業提速增效區和沿邊開放與綠色發展區三大功能分區,并以瑞麗、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紅河河口、磨憨—磨丁等國家級、省級邊境經濟合作區為依托,進一步提升沿邊地區開發開放水平,面向越南、緬甸、老撾,輻射東南亞、南亞,形成云南特色的沿邊開發新模式及沿邊開放園區經濟帶。
謀劃“十三五”節能工作
云南擬實施10項重點工程
本報訊 首席記者殷雷 實習生李夢瑤報道 來自云南省工信委的消息,《云南省節能“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并進入公示期,根據《規劃》,云南擬實施工業能量系統優化工程、區域能源優化工程等10項重點工程,以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規劃》提出,到 2020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6%,全省建筑業低能耗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過40%,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5.5%,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6%,并重點在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商業、農業和農村、公共機構六大領域推進節能工作。
《規劃》明確提出,將實施工業能量系統優化工程、區域能源優化工程、鍋爐(窯爐)節能綜合改造工程、電機系統變壓器能效提升工程、機電設備再制造工程、清潔能源替代工程、互聯網+節能工程、節能產品惠民惠企工程、城市節能示范工程、行業節能示范工程10項重點工程。